文章大纲
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,苏轼写的是男女之情还是孤高自许

2020年03月06日 11:03
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这句诗出自于苏轼的《卜算子》,全词如下:


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

--苏轼
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。

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
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。

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

黄州,即现今的湖北黄冈。根据词的题目来看,此词正是苏轼被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著。


残缺的月亮挂在梧桐树梢上,漏壶滴尽,夜已深沉,万籁俱静。我在黑夜里独自徘徊,缥缈如鸿雁的影子,孤独而又寂寞。


鸿雁突然惊动飞起,却又频频回望,内心充满遗憾,可是没有人知晓。飞来飞去,不愿栖息在众多寒冷的树枝上,却最终栖息在了同样寒冷而又寂寞的沙洲之上。


起初单看这句“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”时,翟码农的理解是苏轼不愿同流合污孤高自许的表达,宁愿待在这块被贬的沙洲之上,也不愿待在别处去阿谀奉承谁和谁。


按这种意思来理解的话,其中幽人就可以理解为苏轼自己了。说被贬的自己,在黄州一个人,寂寞如孤独的鸿雁。这种理解也是说得通的。


据《宋六十名家词·东坡词》载,此词还有一序,讲的却是另外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男女之情的故事。摘录如下:

惠州有温都监女,颇有色。年十六,不肯嫁人。闻坡至,甚喜。每夜闻坡讽咏,则徘徊窗下,坡觉而推窗,则其女逾墙而去。坡从而物色之曰:“当呼王郎,与之子为姻。未几,而坡过海,女遂卒,葬于沙滩侧。坡回惠,为赋此词。


意思也很简单,说的就是惠州有一女子,容貌姣好,芳龄十六,不肯嫁人。一次听说苏东坡来了,内心甚是喜悦,每天夜里听到苏东坡赋词吟诗,徘徊在窗下。苏东坡感觉到后,推开窗户时,女子却已经翻墙而去。也许苏东坡感觉自己年龄太大了吧,不适合那女子,便为女子介绍对象。后来,苏东坡没走多久,女子就死了,安葬在沙滩边。苏东坡回到惠州后,才有了《卜算子》此词。


按这个序来说,词的意思就显得更为贴切了。幽人正可以形容女子,徘徊在苏轼的窗下,不正是像飘渺的鸿雁影子一般么。后面的“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”这句,仿佛就在说苏轼推开窗时,女子惊讶于被人发现,当下跑走,却又似不舍地频频回头,只可惜女子对苏轼有意,苏轼却完全不知晓,反而给人家物色对象,惹得女子内心充满遗憾。


只是这《卜算子》明明写的是在黄州定慧院所作,怎么上面的序提到的却是惠州。


苏轼被贬生平有这样概括: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其中惠州生平是在黄州之后,如此说来,这序在时间上就对不上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这首词了。如此看来,此词里幽人理解为苏轼本人就更为合理了。


假作真时真亦假,暂且知道有这么个故事就好,咱就不细细追究了。



  • 2020年03月05日 21:56文章创建
  • 2020年03月06日 11:03文章发布
我要评论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期待你的评论哦!
回到顶部